兼顾当前和长远扩内需
2024-09-11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
扩大内需要把短期稳增长和长远增后劲结合起来,以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,推动宏观经济结构的优化,继而促进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
文 | 顾阳
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密集出台,都指向了“扩内需”这个关键词。扩大内需要把短期稳增长和长远增后劲结合起来,以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,推动宏观经济结构的优化,继而促进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。
眼下正值暑期,尽管酷暑雨水等极端天气频繁来袭,依然抵挡不住人们在文旅消费上的步伐。随着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主场活动拉开帷幕,31个省份同步开展暑期系列文旅消费促进活动。据不完全统计,各地发放文旅消费惠民补贴已超4亿元。
备受关注的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,近期也迎来了政策的持续加码。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统筹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,用于进一步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,同时将支持范围扩大到能源电力、老旧电梯等领域,以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。
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密集出台,都指向了“扩内需”这个关键词。今年以来,我国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态势,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,主要宏观指标符合预期,同时也面临一些新的困难挑战,突出表现在有效需求不足。
这从近期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上有所体现。比如,从GDP增长的支出口径来看,投资、出口的贡献与拉动作用要好于消费。上半年,最终消费支出对实际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0.5%,较2023年全年和今年一季度回落了22个和13.2个百分点。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指标来看,上半年消费品零售累计同比增长3.7%,低于2023年全年的7.2%和今年一季度的4.7%。
消费数据的回落,虽有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因素,但一定程度上也表明,消费作为我国经济增长“压舱石”的作用有待提振,如何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、提升消费能力、激发消费意愿,仍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之一。
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,要按照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,落实好宏观政策,积极扩大国内需求,强调“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”“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”。政策给力和改革发力的“双轮驱动”,为进一步做好扩内需工作注入了动力、指明了方向。
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,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,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。完整内需体系,可以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,提升我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,也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,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。未来,要通过持续深化体制改革、优化供求匹配、加强政策协同等措施,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,积极拓展有效投资空间,形成市场主导的有效投资内生增长机制。
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,要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、改善消费环境、增加有效供给、激发消费活力以及加强政策协同和系统集成等多个方面入手,实现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近年来,我国在构建和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上进行了积极探索,一些地方通过完善分配制度,有效提高了居民消费能力,还有一些地方通过营造良好消费环境,改善了市场预期等,这些都为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。
需要注意的是,扩大内需要把短期稳增长和长远增后劲结合起来,以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,推动宏观经济结构的优化,继而促进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。当前,要落实好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“两新”“两重”的决策部署,促进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同发力,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,实施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举措,加快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,让经营主体和更多消费者能消费、敢消费、愿消费。
【频道来源】南方+客户端观点频道

猜你喜欢

炒股神器!必备股票炒股软件推荐


手纸要直接丢进马桶吗?原来我们都做错了,难怪厕所味大还细菌多


给“荔”好时节!无人机辅助采运的荔枝来了 新鲜“时”景画


郑氏点银:黄金2384上再次波段向北进行中,留意2418得失


高圆圆张鲁一同台飙戏,《狂飙》戏骨作配,《绝密较量》不火都难_赵亚_杨光_观众


胡锡进:这一两周会减少对股市发言,整理一下思路


伊朗导弹征战俄罗斯,射程可覆盖乌克兰全境,只为换取俄防空系统援助


深蓝S07推全民智驾先享体验 用户享终身高阶智驾服务


台州水务建议换届选举董事会及监事会


隔夜外盘:纳指、标普涨逾1% 英伟达股价创收盘新高 拼多多大涨超15%


高圆圆张鲁一同台飙戏,《狂飙》戏骨作配,《绝密较量》不火都难_赵亚_杨光_观众


【财经百科】最近这么热的无人驾驶 到底是什么


2025年5月5日亥猪运势详解,原创内容字数要多,深度原创_能量_cc_贵人


金融产品不得作为通道 保险资金运用迎重磅新规


4月30日再22转债上涨005%,转股溢价率3906%


广汽集团首款L3级别汽车计划于2025年内上市


南向资金“扫货”港股 12天狂买逾1600亿港元,“科技+红利”最吃香


英镑有跌破13835的风险 聚焦英银决议


信达澳亚宋加旺:固收+产品整体投资策略梳理


9省人口自然正增长,谁是中国最年轻的省份
